在我婆婆家住了三年,在我媽媽家住了一年,1997年,我們終于有了西小區自己的房子,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!拿到房子鑰匙那天,我就急不可耐地拉著老公去看房子,雖然只是61.5平米的兩室一廳,卻讓我們駐足其中好半天,滿滿的開心和歡喜。 裝修、搬家,帶著兩歲半的兒子,一家人過起了獨立自主的日子。兒子那歡聲笑語時時在西小區的院子里回蕩,他在西小區度過了屬于自己的快樂童年。那時候西小區還在興建中,超市、飯店少之又少,菜場也遠沒有現在這樣的人聲鼎沸。那時,由于周邊還沒有開發的緣故,大片的蘆葦蕩一到夏天就滋生出了大量的蚊子,我家住在一樓,可是深受其害??!那個年代家家還沒有裝空調,夏天悶熱難耐又不能不開窗戶,只要拉開窗戶,即使有紗窗,成群的蚊子也擋不??!蚊子能從紗窗邊緣的空隙間慢慢地鉆進來。如若進出門,蚊子更會以迅疾的速度飛進房間。無奈之下,去超市買了電蒼蠅拍,只要在屋子里隨便揮一揮便能電到蚊子!最多的一晚,電死了100多只蚊子!現在回想起來都還不寒而栗!如今,那片蘆葦蕩早已變成了人們的生活區,“生產蚊子”的基地終于被清除掉了。 當時的下水道也很不完善,一到下大雨路面就積水。我永遠也忘不掉的一幕:有一次下大暴雨,路面積水齊腰、幾條大馬路變成了“汪洋大海”!更有趣的是不知魚兒從哪里被沖進了淹沒的馬路上,大家伙兒爭先恐后地從家里拿來了捕魚的工具、在“大海里”盡情地撈魚!那逮到魚的歡呼聲、喝彩聲此起彼伏,真的成了“歡樂的海洋”!可惜那時候手機還沒有問世,否則拍下來一定是有收藏價值的。 那時的西小區,飯店只有“家常菜館”等幾家小飯店,生意非常好。記憶當中還有一個小醫院,其他也記不清還有什么店鋪了。如今的西小區大小飯店比比皆是,熱鬧非凡,成了餐飲的集中帶。超市、大藥房、水果店、蛋糕店等應有盡有,車流、人流匯聚,周圍高樓林立。 在兒子上高中那年,我們家搬到了久和二期。三室一廳的五樓新家,房間比西小區大多了,置身其間,感覺很寬敞、很舒適,三面朝陽的房間光線也很明亮。站在陽臺上看柏油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,還有視線里那一座座靜謐的山,一幅動靜合拍的畫面就呈現在了眼前,怎是一個“美”字了得!那時候電梯還沒有普及,由于我家是小高層,有電梯配置,上下樓十分方便。樓層封閉很好,夏天幾乎沒有蚊子,這與往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,著實讓我們一家高興不已。不過,久和的初期也很是清冷,飯店、超市一如西小區剛建時的模樣。吃飯、應酬、買菜總是要往西小區跑,每個月要花很多打的費。 時間過得飛快,轉眼間兒子高中畢業了、上大學了,大學畢業了、即將讀研了。這期間,久和二期的飯店、超市、各式店鋪慢慢地多了起來,在家門口的飯店就可以請朋友吃飯了;火車站也建好了、綠化帶也完善了,飯后可以到火車站散散步、觀觀景,那開闊的地面、燈火通明的高架橋,儼然成了大家健身和徒步的好去處。一到晚上,音樂聲起,廣場舞、交誼舞、太極拳同時進行,好不熱鬧;BRT也暢通無阻了,無論遠近,只要2元,如若刷卡,才1.7元,極大地方便了我們老百姓的出行;久和三期生活區建好了、住滿了;東城一號生活區分批興建了、樓房出售了;大型超市大潤發完工了、營業了,超市內的生活物品琳瑯滿目,我們一家三口經常光顧其中購物、樂此不疲…… 就更不要說空調、手機、電腦、私家車等相繼走進了千家萬戶、并不斷地更新換代。是啊,港城在變化、家庭在變化、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,這種從無到有的大變化,都有一種讓人反應不過來的感覺??萍嫉陌l展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,港城面貌的煥然一新更是讓我們為之動容,無不贊嘆它那“秀美的容貌”和獨特的魅力風采!
頁次:[ 1 / 3 ] 更多...